《我在B站学装修》之准备阶段 系统总结
本文是B站UP主“诡计从不拖更”的《我在B站学装修》系列的第一篇,聚焦于装修的准备阶段,旨在帮助装修小白理解基本概念、顺利收房验房、进行设计规划和掌握预算。
1. 装修基本概念
通过“造人”的比喻,解释装修的核心要素:
设计 (Design): 决定户型、外观风格、功能、质量等,是规划和图纸。
施工 (Construction): 实现设计的过程,分为水电、泥、木、油等步骤(类比血液、神经、骨肉、皮肤)。
材料 (Materials):
施工所需的物质。
- 辅材 (Auxiliary Materials): 外观看不见的材料,如水管、电线、水泥砂浆。
- 主材 (Main Materials): 外观看得见的、直接影响效果的材料,如瓷砖、地板、洁具、卫具。
装修 = 设计 + 施工 + 材料。设计指导施工和材料选择;施工和材料影响设计的还原度。
装修承包方式
根据业主和商家各自负责的范围划分:
- 全包 (Full Package) / 整装: 商家负责设计、施工和所有材料。最省心,但自主权最低,水最深。作者认为小白选择多,但坑也多。
- 半包 (Semi-Package) / 基装: 商家负责施工和辅材,业主自行购买主材。作者推荐的方式,相对省心又能把控效果,适用于大多数情况。后续内容默认以此方式讲解。
- 清包 (Bare Labor): 商家只负责施工,业主自行购买主材和辅材。最省钱,自主权最高,但最费心力,对业主专业度要求极高,不建议小白尝试。
硬装与软装
类比人的身体和服饰:
- 硬装 (Hard Furnishing): 不能移动或不容易更换的部分,构成房屋主体功能和基础外观。如水电管线、墙面、地面、门、橱柜、洁具等(类比身体)。
- 软装 (Soft Furnishing): 容易移动或更换的部分,主要增加舒适度和美观度,也有部分功能性。如沙发、茶几、窗帘、布艺、摆件、绿植等(类比服饰)。
- “轻硬装重软装”: 指硬装在装饰上尽量简洁,通过软装来体现装饰效果,而非轻视硬装的重要性。
2. 收房验房
收房前检查房屋是否存在问题,像收快递一样重要。
- 需要验收的房屋类型: 毛坯房和精装房。
- 验房师: 可找,但作者认为没必要。原因:1. 有些是营销引流;2. 验房很简单,自己能搞定。
- 自验工具: 卷尺、空鼓锤(装修时也用得上),靠尺水平仪非必须。
- 交房所需文件: 开发商需提供“三书一证一表”(《住宅质量保证书》《住宅使用说明书》《建筑工程质量认定书》《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合格证》《竣工验收备案表》)。
- 验房流程: 要求先验房再签字交钱。雨天验房有利发现渗水。
- 毛坯房验房要点 (简单易行):
- 门窗: 外观、开关是否正常、有无损伤。
- 地面墙面: 空鼓锤检查空鼓、查看裂缝。平整度、方正度不重要(发现也难整改,靠装修弥补)。已刷耐水腻子的墙面可保留(沾水搓不掉)。
- 水路: 倒水看排水是否畅通,检查管道完整性。
- 其他: 烟道、空调孔位、外机位置。
- 精装房验房: 项目更多,但掌握硬装知识后也能应对。
- 给未购房者的建议: 尽量买毛坯房,精装房溢价高,装修水平低,整改更麻烦费钱。
- 给已购精装房者的建议: 不满意开发商装修的,小改将就住,攒钱后全屋翻新或换房是更好选择,不要花大钱局部整改。
- 总结: 验房无需过度焦虑,正规开发商问题不大,小问题质保期内会处理,大问题你自己也难解决,主要靠装修弥补。收房后多次去量房、熟悉环境、观察邻居装修很有必要。
3. 装修规划:设计与预算
规划是避免“遗憾工程”的关键,设计和预算应同步进行。
自己做设计
建议: 即使最终找设计师,也建议先尝试自己做设计。目的在于:更懂自己的生活需求、提高与设计师沟通效率、增加成就感。
** caution:** 避免迷信网上案例,很多华而不实。强调:房子是用来住的,实用优先于美观。
设计第一步: 梳理实际需求。列出同住人、生活习惯、兴趣爱好、电器需求、功能区用途等,事无巨细记录。
然后: 参考网上案例,研究实现方式,优化或删除伪需求。预算暂不精确要求,后期自然有取舍。
审美与风格:
- 康德观点:审美分反应性(感官喜好,无高下)和反思性(理性,有客观规律)。
- 建议:根据自己的反应性喜好选定1-2个风格,然后遵循该风格的理念和要素进行设计,减少随意发挥。如果完全没头绪,选择现代简约(流行昙花一现,简约永不过时)。
自设计工具:
推荐
酷家乐 (KuJiaLe)
,对非专业人士友好,操作简单。
- 注意: 专业设计师不用酷家乐(用CAD、3D Max等),用酷家乐的设计师水平可能有限。
为何做完自设计仍需找设计师:
- 自设计有诸多问题(不可落地、不精确、实用性/外观需优化)。
- 设计师凭借专业和经验进行优化和完善。
- 自设计图并非施工图,无法指导施工,需要设计师绘制专业的施工图。
- 优秀设计师能在经验、技能、审美和信息量上提供巨大帮助,让装修更顺利更省钱。
预算构成
装修超预算很普遍。清晰认识预算构成是关键。预算根据工序和商家类型分为九大类:
- 设计费: 专业设计应收费,免费设计是营销套路。
- 基装 / 半包费用: 包含人工和辅材,由装修公司或施工队报价。清包需分开计算人工和辅材。
- 暖通设备: 中央空调、地暖、新风、全屋净水等。需单独找商家购买安装。
- 门窗: 窗户、防盗网、入户门、卫生间玻璃隔断等(不含室内门)。需单独购买安装。
- 主材: 室内门(卧室、卫生间等)、地面材料(瓷砖、地板、踢脚线、美缝)、墙面材料(瓷砖、墙纸、乳胶漆)、洁具、卫具、灯具、开关等。
- 全屋定制: 橱柜、鞋柜、衣柜、各种定制柜体、书桌、榻榻米等。费用浮动大,需根据设计和电器尺寸决定。
- 成品家具: 沙发、茶几、餐桌、椅子、床、床垫等。
- 家电: 分体空调、电视、冰箱、洗衣机、烘干机、油烟机、微波炉、烤箱等。
- 家居饰品: 窗帘、装饰画、地毯、桌布、摆件、绿植等。
- 预算表格: 作者提供了详细的预算表格,可通过关注其微信公众号回复“B站”领取。
预算选择原则
在有限预算内达到最好效果,避免消费主义陷阱,做到“该省的省该花的花”。遵循三条原则:
后期成本 (Future Cost):
- 安全类项目: 务必排除隐患,不计成本(阳台防护、天然气报警、防漏电等)。生命安全最重要。
- 售后: 作者认为无论是大装修公司还是小施工队,售后保障都有限,多是一锤子买卖。
体验 (Experience):
- 某些项目能带来更好的体验,是否花费取决于主观喜好。
- 关键在于:你能否切身感受到体验提升?(例如,1万的床垫比1千的床垫体验提升明显,但1万的床架 vs 1千的床架体验差异小)。
- 如果一项功能或电器(如烘干机、洗碗机、零冷水)能提供你所需且能感受到的实际便利,就值得花钱;反之(功能过多不实用)则应省。
性价比 (Cost-effectiveness):
核心原则。
- 衡量付出金钱与性能提升的比例,以及性能提升是否实用。
- 例子:
- 网线:六类网线比超五类提升大且价格差异不大,家用性价比高。七类八类价格高但家用提升不明显,性价比低。
- 窗户:开发商自带塑钢平开窗已满足基本保温隔音,再上断桥铝或系统窗性价比低。
- 墙面:卫生间用瓷片已足够,地砖上墙性价比低(除非追求特定效果)。
- 外观需求: 为追求纯外观效果而增加成本(如无踢脚线)从省钱角度看性价比低。重申“房子首先是用来住的,其次才是用来看的”。流行设计易过时。
其他购买建议
- 品牌选择:
- 有技术壁垒的(如家电):选大品牌。
- 技术要求不高或产业成熟的(如全屋定制、瓷砖):选小厂可能更划算。
- 同等条件下尽量选大品牌,规范且重视口碑。
- 无需追求高端品牌。多数情况下,同价位下,选择低端品牌的高端产品,优于高端品牌的低端产品。
- 购买方式:
- 线上: 通常更便宜,适合购买标品(辅材、主材、家电、成品家具)。
- 线下: 适合定制类、高度依赖本地化服务的(中央空调、地暖、窗),经销商自主权大,更好砍价。
智能家居
- 作者观点:行业尚不成熟,可尝鲜但别花太多钱。
- 智能设备: 部分已成熟可入手(智能锁、智能马桶、扫地机器人)。炒概念的(智能冰箱、智慧屏等)不建议。
- 智能生态: 设备互联,目前主要实现简单的开关控制和场景设置,体验即可,深入没太大必要。
4. 总结与后续
- 准备阶段关键在于理解装修整体流程和要素,而非拘泥细节。
- 提供交流群(关注“诡计从不拖更”公众号回复“B站”)。
- 下一期将进入硬装阶段,讲解开工后的具体工序、工艺和注意事项。
文章强调了理解装修概念、重视收房验房、进行充分的设计规划(先自设计后找专业)和制定合理的预算(遵循性价比、体验、后期成本原则)是装修准备阶段的核心任务。